华熙生物:以科技创新锚定护肤行业新赛点 合成生物与再生医学双轮驱动未来 当护肤行业还在比拼单一成分时,华熙生物已将目光投向更前沿的 “细胞层面精准调控”。2024 年,随着皮肤医美进入全周期管理的解决方案时代,这家以透明质酸(玻尿酸)为核心的生物科技企业,正以合成生物学与再生医学为双引擎,加码布局 “高科技、专业化、个性化” 的行业新赛道,推动美妆产业从 “成分竞争” 向 “生命科学驱动” 转型。 一、从成分到细胞:锚定再生医学,引领护肤进入 “精准调控” 时代 华熙生物董事长兼 CEO 赵燕曾明确指出:“未来护肤品行业的趋势是从细胞层面解决消费者皮肤健康问题,生命科学将成为美妆产业的‘新变量’。” 这一判断的背后,是公司对行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 —— 当消费者从 “成分党”“功效党” 转向理性科学护肤,单纯依赖成分堆砌或医美项目的时代正在落幕,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 “再生时代” 已然开启。 作为透明质酸领域的领军者,华熙生物早于 2018 年便布局再生医学。透明质酸作为人体细胞间质的核心成分,不仅具有保湿功效,更在细胞调节中扮演关键角色,而 “通过生物活性物实现细胞调控,促进皮肤与组织健康” 正是再生医学的核心。经过多年研究,华熙生物的技术已从单一成分功效研究,升级为 “多成分组合对细胞的综合调控”,能更精准地针对皮肤根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。 这种技术进阶直接体现在产品布局上:旗下夸迪、润百颜等品牌相继推出 “械字号” 产品,布局 “皮肤学级” 护理赛道,通过 “械 + 妆” 协同实现术前、术中、术后全周期管理。例如,润百颜的医研级产品将再生医学原理与临床需求结合,实现从 “表面护理” 到 “深层修复” 的跨越,印证了 “护肤的尽头是医学” 的行业趋势。 二、合成生物赋能:夯实 “原料大厂” 根基,拓展生物活性物矩阵 在科技创新的底层逻辑中,合成生物学是华熙生物的另一张 “王牌”。作为国内少数具备合成生物全链条能力的企业,华熙生物通过这项技术不仅重塑了原料生产方式,更在不断扩展生物活性物的应用边界。 以核心成分透明质酸为例,公司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将实验室发酵产率提升至 73g/L,较传统方法提高 4 倍以上,不仅减少 60%-75% 的能源与原料消耗,更使碳排放降低 35%-65%。这一技术优势延伸至质量标准:其医药级透明质酸的核酸、内毒素等杂质水平,分别仅为欧洲药典标准的 1/50 和 1/20.远超国际水平。 如今,华熙生物的合成生物研究已从透明质酸扩展至多类生物活性物。公司聚焦功能糖、蛋白质、多肽、氨基酸等六大类物质,持续研发新原料,构建多元化的生物活性物矩阵。例如,首款生物表活产品天然生物表面活性剂 Bloomsurfact™枯草菌脂肽钠,以天然甘蔗为碳源替代化石原料,既符合绿色制造趋势,又开辟了新的应用场景。这种 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” 的全链条能力,让华熙生物在原料创新上始终领先一步。 三、研发投入持续加码:双领域布局筑牢长期竞争力 科技创新的背后,是真金白银的投入。2024 年三季度财报显示,华熙生物研发费用达 1.13 亿元,同比增长 24.52%,研发费用率攀升至 10.58%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这笔投入精准投向两大领域: 再生医学:通过对细胞表达方向的精准调控,实现皮肤组织的修复与再生,为医美全周期管理提供技术支撑。例如,其研发的重组 III 型人源化胶原蛋白,解决了动物提取胶原的病毒污染与环境问题,成为医美与护肤领域的核心原料。 合成生物学:依托 “研发创新 — 中试转换 — 产业化 — 市场转化” 的全链条能力,持续开发新原料、优化生产工艺,推动产品向多元化、场景化延伸。 这种 “基础研究 + 应用转化” 的双轮驱动,让华熙生物既能深耕皮肤医学领域(如 “械字号” 产品矩阵的扩张),又能拓展至健康食品、医疗器械等更广阔的生物活性物应用场景,构建起 “技术 — 产品 — 市场” 的正向循环。 结语:以生物科技重构行业逻辑,定义 “科学护肤” 新标准 从透明质酸的微生物发酵到合成生物的产业化突破,从单一成分应用到再生医学的细胞调控,华熙生物的发展轨迹,正是护肤行业向 “高科技、专业化” 升级的缩影。当多数企业仍在追逐市场热点时,华熙生物已通过科技创新锚定行业新赛点 —— 以生命科学为底层支撑,以合成生物与再生医学为技术双翼,不仅重新定义了 “科学护肤” 的内涵,更为美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 “生物科技范本”。 未来,随着生物活性物矩阵的持续扩展与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,华熙生物正从 “透明质酸龙头” 向 “多领域生物活性物平台型企业” 跨越,在 “科技赋能美丽” 的道路上持续领跑。
|
敬请及时与我们沟通联络,获取最新展会信息